第2138章 总百揆(卅三)威虏堡_大明元辅
云海小说网 > 大明元辅 > 第2138章 总百揆(卅三)威虏堡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2138章 总百揆(卅三)威虏堡

  第2138章总百揆(卅三)威虏堡

  京华在大明国内的武装力量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,其中保安队是武装家丁的“常备军”,“护厂队”则是“预备役”。

  “护厂队”是由京华在各地的“护厂队”、“护矿队”、“别院守卫”等各种武装家丁合并组成,形成单独的体系。不过,因为多年习惯,平时还是沿用之前的叫法,比如“甘肃威虏堡铜矿护矿队”。

  当然,它在京华内部还有个更正式的称呼,叫做“西北第十一护厂队”。这是因为护厂队这个预备役体系虽然基本照抄了保安队,但是它并非以省、府、县三级来划分,而是按地域分作东北、华北、华东、华南、华中、西南、西北、蒙古八大分部。也就是如“华北第某某护厂队”、“蒙古第某某护厂队”这样。

  按理说,“第某某”这种数字表述并不如具体某地如“威虏堡”来得直观,一看就知道该支武装由何处而来、平时驻在何处。然而,这其实就是高务实的用意:弱化常驻地和负责区意识,形成“全国护厂队将随时按需调配”的思维铺垫。

  如果这种思维运用到大明的军事体系,那么或许可以这样理解:别管你是四川总兵麾下的兵马还是甘肃总兵麾下的兵马,朝廷说你今年驻守哪里你就得驻守哪里,朝廷说你今年归谁统辖你就归谁统辖——打破地域限制,全部由朝廷机动部署。

  当然了,时代限制还是客观存在的,毕竟高务实现在也没有太多必要真把他们随意调动去别处执行任务。所以即使高务实有意把护厂队体系往这个方向引导,但各地护厂队、护矿队还是更习惯沿用旧称。

  说回“威虏堡护矿队”,这个护矿队当前的人数——也就是“三千人”这个规模——并非常备编制。按照京华的制度,矿工每十人选一人为护矿队,因此“威虏堡护矿队”平时的规模没这么大,应该是六七百人左右。

  不过众所周知的是,矿工在历朝历代都是顶级兵源之一,个人素质好到随便训练一下就堪称精兵。因此,当布日哈图打过来之后,威虏堡护矿队临时扩编一下就直接拉到了三千人的规模。

  刘綎在黑河边确定了一下方位,找了一段水流不急的区域安排蒙古式浮渡。这个办法在本书前文曾经讲过,即所谓“革囊渡江”。

  革囊就是皮子做的气囊。在北方,特别是黄河两岸,革囊本就是常见的渡河工具。革囊一般用羊皮做成,制作的方法,大致是将羊宰杀之后,用细管向羊皮中吹气,使皮肉之间产生气流,再用力捶打羊皮,羊皮就会与羊肉分离。

  这时,割下羊头与四肢,然后将羊皮从头部向下撕拉,羊皮就会完整地剥落下来,然后只要将头部、四肢及尾部的孔洞扎紧,就天衣无缝了。等到要用来作为渡河的工具时,船工向皮囊中吹气,羊皮就膨胀为鼓鼓囊囊的革囊。

  这种革囊,可以用它承载木筏,同时让许多人飘浮过河。大致说来,大凡水流湍急,不易舟楫的河流,蒙古军当年都采用这种“革囊渡江”的方式。

  如今这段黑河水流并不湍急,但因为荒无人烟,而且刘綎也没时间久等,自然也就不考虑什么征集民间舟楫渡河了,只能“革囊渡江”。好在刘家军的骑兵将领去额尔德木图那儿“进修”过,对于蒙古人这套办法学得很仔细,军中常备了足用的革囊,因此渡河一事很快办妥。

  过了黑河,刘綎再次安排补水、喂马、吃饭,以及还给了三个时辰让大伙儿抓紧时间睡一觉,同时派出三支夜不收,均往威虏堡方向撒去。

  这也是题中应有之义,毕竟这么一支八千人的骑兵如果突然杀到威虏堡城下,人家搞不好会以为是蒙古军到了,到时候闹出乌龙来就不好了,因此需要先派夜不收前去打打前站,通知一下对方。

  这还有个好处就是让威虏堡提前做些准备,比如那十六门大炮,能调动的部分就赶快做好装车准备,能一同随征的人员也一样,应该提前做好准备。

  刘綎在这件事上倒是毫不客气,反正高务实给过他权限,京华在甘肃的武装力量在必要时都需要听从他的调用。刘綎也知道这个权限算是给他开了小灶,搞不好还有自己妹妹的面子因素,因此对待这件事他也很认真……可不能把护矿队浪没了,这是老板的私兵呢。

  三个时辰之后,刘綎率八千骑兵准时出发。这一次,他们依旧没有上马,仍然选择牵行,并且由于不在是崎岖山路,行军速度还拉高了一点。按照马速来衡量,已经到了“快步”的程度。

  说到马速,这里补充一点冷知识。马有四种速度,由慢到快分为慢步、快步、跑步、袭步。每一种速度都对应一种特定的步调,或者说步伐,也可以说动作姿态。

  慢步又叫常步,是马行走的基本方式,是四节拍(蹄音)步伐,踏蹄的顺序为:右后——右前——左后——左前。速度一般为3-4英里每小时,即5-6千米每小时。换算成大明的说法就是一个时辰走十一二里。

  快步即快跑、快跳,是马匹对脚肢轮流动作的两节拍(蹄音)步法,有四蹄均离地的腾空期。踏蹄的顺序为:腾空期——左后、右前——腾空期——右后、左前。速度一般为6英里每小时,即约十公里每小时,或“一个时辰二十里”。

  跑步是三节拍(蹄音)步伐,以左跑步为例,踏蹄的顺序为:右后——左后、右前——左前——腾空期;以右跑步为例,蹄音的顺序是:左后肢、左对角肢(左前肢和右后肢同时动作),右前肢,随后是瞬间的腾空期,在跑下一步之前,四蹄全部腾空。速度一般为8-10英里每小时,取中间值按9英里算,即约15千米每小时,或说“一个时辰三十里”。

  袭步就是后世竞速赛马中用到的步伐,或者骑兵冲阵时进入到最后冲刺状的步伐。即赛马时四节拍的快跑,指马匹按跑步的运步顺序,以伸长步法和最高速度进行的一种跑步。以左跑步为例,踏蹄顺序是:右后腿——左后腿——右前腿——左前腿——腾空期。

  当然,袭步作为冲刺步伐,具体速度就没个准了,得看这匹马的本事。不过,平时也没人聊袭步速度,毕竟这种速度保持不了多久,甚至往往只能按多少秒来计算,行军时提也休提。

  实际上不仅袭步平时不会用,马匹的“跑步”平时都用得很少。一般而言,骑兵行军时的速度就是指马匹“慢步”的速度,紧急赶路也只会调整到“快步”——而且不会长时间使用这种速度。

  还是那句话,马比人娇贵多了,远不如人耐操。“恐怖直立猿”绝非浪得虚名,在耐力这一块,人类几乎没有等量齐观的对手——当然这是指天生的潜力,你非要说你三千米能跑断气,那是因为现代人缺乏基本锻炼,跟天赋没关系,祖宗们可不背这个锅。

  说回速度,在拿破仑战争时期,根据法军条令规定,法军此时的主要骑兵步法可分为慢步(pas)、快步(trot)、跑步(galop)三种,速度依次为每分钟100、240、300米。

  其他列强军队的规定大体与法军类似,拿俄军来说,其慢步、快步、跑步速度分别为每分钟50、120、150沙绳(俄国单位),也就是107、256、320米,几乎和法军一样。

  而在跑步之上,各国军队里也有全速奔驰的袭步。如前文所说,这种跑法自然没有具体规定,但一般公认其速度应当达到每秒8米以上。

  毫无疑问,快步、跑步和袭步对马力均有相当消耗,后两者尤为严重。

  快步持续半个小时以上,跑步持续6分钟以上,都会令马匹颇为疲惫。所以如果长途行军,骑兵就只能运用慢步——不过,由于蒙古马的耐力吊打欧洲马,快步可以持续的时间会有较大幅度的提升。

  按照当时的共识,当骑兵冲击骑兵时,哪一方骑兵能够既保持更好的队形,又跑出更快的速度,就一定能够取得胜利。

  既要队形,又要速度,还得保持马力,那就只剩下一种解决方法:以低速靠近敌军,在最后几百米乃至一百多米改为高速,只有在距离接敌还有几十米乃至十几米时才达到全速。尽管这个要求看起来很简单,然而集体完成却仍然需要相当程度的训练。

  就拿七年战争中的骑兵典范普鲁士军队来说,理想状况下的普军骑兵在距离敌军110-150米(150-200步)从快步提速到小跑步,距敌五六十米(70-80步)时用马刺催促战马以大跑步前进,但并不放开缰绳。

  这是因为所有战马不可能以同样的速度飞驰,骑兵仍需要控制马匹维持队形,等到距敌仅有15米(20步时)才以最高速度向前猛冲。

  其他各国军队具体做法多少有些差异,但基本思路仍是一样的,相隔数百米时以慢步开始行动,而后逐步加速到快步、跑步乃至袭步。

  以法军条令为例,就是距敌315米时由慢步切换为快步,距敌165米时快步变为跑步,距敌65米时由跑步加速为大跑步乃至袭步。

  扯远了,说回来。刘綎仗着本部的战马是以蒙古马为基础血统强化而来,耐力比较持久,以此他的打算是以快步-慢步-快步-慢步间歇式转换行进,以尽可能快的速度先抵达威虏堡,然后携威虏堡的重火力杀奔肃州城下。

  这一计划的关键就是速度,必须在肃州毫无准备的情况下神兵天降。即便肃州的蒙古军发现他们也是一支理论上不具备攻坚能力的骑兵,但一来可能来不及关闭城门,二来即便关闭了城门,己方也有重炮可以集中轰开一处缺口。

  蒙古人逃回草原两百多年了,早已没有了什么守城经验,是典型的善攻不善守。前次朝鲜之战时,明军将领指挥蒙古随征骑兵也都是拉他们出去打野战,守城这活儿全靠汉军,可没人指望蒙古骑兵守城。

  由于是慢步、快步轮替,但同时并不载人,所以刘綎所部骑兵这次跑得很快,六个时辰跑完了百里距离,成功抵达威虏堡城下,中途只进行了一次补充休息(指吃饭喝水等事)。

  当然,即便如此,六个时辰毕竟是十二个小时,一整个下午和上半夜就过去,他们抵达时已经到了半夜。

  威虏堡果然是一处大型棱堡,城头密密麻麻的火把将这处棱堡的形状大致展现在了刘綎眼前。刘綎下令在威虏堡东门前两里处站定,再次派出夜不收前往交涉。

  不多时,七八名身作褐衣罩甲打扮的京华护矿队员随着明军夜不收前来查看。刘綎见状不由得暗暗点头:到底是侯爷的兵,还真是够小心的,看了盖着我关防大印的文书还要派人来亲自查看。

  “可是四川刘总戎当面?”打头一人远远拱手,大声问道。

  “正是刘某!”刘綎并不急于下马,反而喝道:“吾奉侯爷之命暂督尔部,威虏堡铜矿执事高鹤、护矿队纵队长高铎何在?”

  打头那人听了这句话才算是完全信了刘綎的身份,与身后同伴一起单膝下跪行礼道:“回禀刘总戎,在下便是高铎。执事正在堡中安排接待事宜,请总戎安排所部入堡休息。”

  刘綎听了这话,总算一翻身跳下马来,走上前去将高铎扶起,同时问道:“休息倒不急于一时。我且问你,我要贵部做的准备可都照办了?”

  高铎笑道:“岂敢误了总戎大事?十六门大炮都已装好拖车,随时可以随军出发。我部现有三千一百二十七人,已经决定只留五百人守城,其余人等都已打点行装,随时可以随征肃州。”

  刘綎很是满意,点了点头表示肯定,但又接着道:“好,不过我部是要奇袭肃州,你们可跟得上?”

  “总戎只管放心,威虏堡的弟兄们都是矿工出身,个个都是铁脚板,这区区百里之地,断无跟不上的道理。”高铎微微挺胸,信心十足的回答道。

  “好,很好!既然如此,我部这就入堡,只吃了这顿饭就立刻出发!”

  ——

  感谢书友“曹面子”的打赏支持,谢谢!

  感谢书友“milan123”、“单骑照碧心”、“书虫码”、“潇洒的pig”的月票支持,谢谢!

  感谢书友“邻家男孩1”的12张月票支持,谢谢!感谢书友“风冷霜华”的14张月票支持,谢谢!

  PS:昨晚码字睡着了,这章是昨天的。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yunhai9.com。云海小说网手机版:https://m.yunhai9.com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